官网首页
首页
组织机构
会员手册
通知公告
要闻
政策
会议活动
能力评测
评测新闻
大数据技术报名
首页
通知公告
会员手册
联盟“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变革”论坛在武汉召开
2024-07-11 09:51
字体:[
大
中
小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人工智能
+
”
行动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
5
月
26
日上午,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在初夏的武汉召开了第七届联盟年会“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变革论坛”。论坛由联盟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计卫星主持,邀请到众多高校人工智能专家和老师与会。
(主持人联盟副秘书长计卫星教授)
2024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了首批
“
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
”
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征集和遴选工作,
4
月
12
日教育部公布首批
18
个
“
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
”
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其中
6
个典型案例的代表介绍相关实践经验。
浙江大学吴超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教育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吴超分享了新一代科教平台以及平台开展的实训情况,该平台聚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和人工智能生态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范式变革、赋能场景应用,目前已经建成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领域新型大规模科教开放创新平台及生态社区,基于该平台学习者能从算法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知其意,悟其理,守其则,践其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赋能应用。
(浙江大学吴超副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徐童老师为现场观众展示了“码上”项目
,分享了北
京邮电大学大模型赋能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徐童博士主持研发的“码上”智能教学平台入选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
”
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针对编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亟需一对一辅导的需求痛点,“码上”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采用
北邮
自研核心技术,为学生提供实时、个性化、启发式的编程辅导服务,为教师提供灵活、高效、多维度的教学支持服务,可有力支撑学校的有组织编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
(北京邮电大学徐童老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副教授通过视频做了《
AI
助教赋能城市科学课程改革》的报告,介绍基于智谱清言大模型的
AI
助教系统赋能课程教育改革第一阶段成果,包括输入文本资料的准备、卡片定制和系统效能测试等;汇报选课同学大作业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以及下一步工作。龙教授探索了
AI
在各大教学场景的使用,并从技术、老师和学生层面,思考
AI
助教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清华大学龙瀛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王伟教授为论坛带来了《数字力量:水杉在线引领全民数字素养与实践提升》的报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全面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求。为应对这一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打造的“水杉在线”新一代在线学习平台应运而生,旨在领航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人才培养的新潮流。平台运用数据驱动的策略,创造了一个融合教学、学习、练习、测试、评估和创新的全方位学习社区。本报告以“水杉在线”作为案例,探讨在
AI
时代提升数字技能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利用
AI
技术优化教学与学习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王伟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崔江涛教授为论坛带来了《智能实训赋能数据库拔尖人才培养》。针对数据库系统这一“卡脖子”技术,面向国家对数据库内核人才的重大需求,崔江涛表示,从最根本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出发,坚持“从教学难题中凝练科学问题,用科研成果服务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团队一体化的数据库人才培养新模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崔江涛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李大鹏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有教灵境”智慧实验室的构建与实验教学智能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搭建了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智慧实验教学、智慧实习教学、智慧实验室管理等于一体的“有教灵境”智慧实验室
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
(华中农业大学李大鹏教授)
在圆桌对话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王伟教授、浙江大学吴超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李大鹏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徐童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云亮教授
5
位专家就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高等教育进行交流。大家就“大模型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冲击有哪些?”“老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应该做哪些调整?”“大模型时代课程考评方式如何改变?”等几个话题进行对话。
专家们提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大模型对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冲击是显著的。大模型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基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来定制教学内容,这将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和和提升学习体验,呼吁高校要积极适应和拥抱新技术带来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