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专业建设,搭建产学合作平台,构建大数据领域产学深度融合的生态环境,2024年5月26日上午,第七届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年会“第二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产学合作论坛”在武汉成功召开。此次论坛由联盟大数据专业工作委员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邀请全国各高校大数据领域专家和教师,以及联盟大数据专业工委成员代表参会。

联盟副理事长、联盟大数据专业工委主任、北京大学陈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的结合,需要碰撞产生新的思想和成果。无论从科研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此次论坛对大数据专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联盟副理事长、联盟大数据专业工委主任、北京大学陈钟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刘茜主任)
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书记张祖平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专业建设与科教研究融合》的报告。张祖平教授介绍了中南大学作为国内首批开设大数据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在专业发展现状、培养体系演变、专业建设认证、系列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平台、科教研究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并分享了面向大模型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议与思考。他指出,应分别从知识体系、能力形成、人才需求、社会适应的角度布局课程体系、厘清课程依赖关系、确定学生毕业要求、奠定人才长期发展的基础。

(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书记张祖平教授)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王昌栋副教授作了题为《数据知识双驱动的前沿AI技术成果与产教融合实践》的报告,以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图推荐系统前沿技术方面,诸如图数据挖掘、推荐系统等的研究成果为案例,分享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校企产学研落地和产教融合的经验,以及在人才培养、教材实践方面的探索。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王昌栋副教授)
湖南大学谢鲲教授作了题为《网络运维大数据感知、建模和分析》的报告。谢鲲教授指出,网络测量是网络维护与安全防护的基础,是开展新型网络应用和服务的重要支撑。通过应用最新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有效实现低开销全网测量、网络建模和网络异常检测,为处理网络运维大数据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湖南大学谢鲲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于2022年获全国首个数据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大数据专业建设方面有丰富且独到的经验。华东师范大学陆雪松副教授作了题为《数据专业课程、平台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报告,分享关于课程、平台建设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过程。他表示:数据专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特殊激励以促进教师团队持续投入;还应不断迭代培养方案,同时继续探索“育人”方式方法,以实现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陆雪松副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靳若春研究员在题为《立足“融合点概念”的数据科学课程实践》的报告中,以生动的视角讲述了从成长与科研经历看数据类课程改革机遇,立足“融合点概念”探索数据科学课程设计,并最终实践“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基础”课程建设的历程。他提出,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关键是寻找“融合点概念”,若以此实现高效沟通、把握研究重点、精准对接合作,将有助于学生完善数据知识网络,并助推专业课程建设与实施。
(国防科技大学靳若春研究员)
华为武汉昇腾创新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生态总监李瑞璋先生作了题为《深耕校企合作,加速ICT人才培养》的报告。作为校企合作领军企业之一,华为昇腾在ICT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在报告中,李瑞璋总监介绍了人工智能最新发展趋势和华为人工智能产业进展,并以产学合作和技术合作为例,分享华为在助力ICT人才发展方面的实践。
(华为武汉昇腾创新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生态总监李瑞璋先生)
论坛最后由刘茜主任作总结发言。她表示,联盟大数据专业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积极拓展产学实践模式,工委企业成员支持了大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希望更多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加入大数据专业工委,共同搭建产学合作平台,服务高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